白洋淀的一只鳥和一條魚,“出圈”了!
記者:張濤、朱旭東、劉桃熊
連日來,“華北明珠”白洋淀的青頭潛鴨和鳑鲏魚引發社會關注。兩種之前默默無聞的“小精靈”不經意間成為“網紅”,diaryofafashionista.com,這是怎么回事呢?
9月15日,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“中國這十年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,在介紹近十年來我國水生態變化時,肯定了白洋淀污染治理成效。發布會還直接“點名”:多年沒有見到的鳑鲏魚等白洋淀一些土著魚類也在逐漸得到恢復。
這是在雄安新區拍攝的鳑鲏魚。受訪單位供圖
此前,8月9日,中共河北省委舉行“中國這十年·河北”主題新聞發布會,一張青頭潛鴨在白洋淀安家的圖片被展示后也引起關注。據介紹,圖片上的小鴨子正在學游泳,今年觀測到白洋淀已經成為全球瀕危物種——青頭潛鴨的棲息地和繁育地。
在白洋淀拍攝的青頭潛鴨。受訪單位供圖
就這樣,一只鳥和一條魚通過兩場發布會進入公眾視野。記者搜索發現,數十家主流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,一些自媒體還配上圖片進行科普宣傳。
這兩種小動物到底什么來頭,為何如此受推崇呢?原來,這背后是對白洋淀生態治理的一種肯定。
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,143個淀泊星羅棋布,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,對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,jananuraga.com,被譽為“華北之腎”。雄安新區設立五年多來,白洋淀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,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,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。
白洋淀淀區景色。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
青頭潛鴨是一種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的水鳥。多年來因為氣候、環境變化及人為因素干擾,青頭潛鴨野外種群數量不斷減少,2022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。
河北省林草局去年秋冬季在白洋淀發現100余只青頭潛鴨成體,今年7月又首次在白洋淀發現青頭潛鴨的育雛情況。經專家確認,白洋淀濕地成為青頭潛鴨的繁殖地之一。作為遷徙性鳥類,它們緣何從候鳥變成留鳥安家白洋淀?
在白洋淀拍攝的青頭潛鴨。受訪單位供圖
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說,今年5月,他們在對白洋淀濕地鳥類進行監測考察時,先后在多處水域共發現10余只青頭潛鴨成體。隨后便加強了監測力度,幸運的事情發生了:有一天清晨他們再次來到之前發現青頭潛鴨的水域時,一只雌性成鴨帶著4只可愛的小鴨出現在望遠鏡里,相機快速拍下這珍貴的畫面。
在白洋淀拍攝的青頭潛鴨。受訪單位供圖
中國青頭潛鴨保護與監測工作組組長、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丁長青說,青頭潛鴨在其歷史繁殖地難覓繁殖蹤跡,白洋淀繁殖地的發現,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。
為了讓更多的鳥類“落戶”,雄安新區近日在白洋淀劃定9個鳥類重要棲息地,還新建多處濕地公園、口袋公園,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植被,為不同習性的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繁殖條件。目前白洋淀野生鳥類達到237種,比新區設立前增加了31種。
再來說說名字比較拗口的鳑鲏魚。它是白洋淀一種土著小型淡水魚,有著亮麗的體色,對水質要求很高,是生態指標性魚類。然而,這種漁民再熟悉不過的魚,由于白洋淀過去的污染,卻一度消失。白洋淀周邊一些村民說:“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,水質變好了,魚自然而然就回來了?!?/p>